第45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(下)-《宰执天下》
第(3/3)页
韩忠彦也只翻看了两下,便放下了册子。这种东西没必要细看。
只要成立了议会,就等于有了集合当地大户的合法权力,一旦地方齐心,即使章惇、韩冈这样的名臣下到地方,也只能束手。议员们到底有什么权力,完全可以靠自己争取,根本不需要朝廷赐给——当年的节度使,他们割据州县、自辟椽属、各拥私军的权力,难道是朝廷给的吗?
有意识的是苏、章、韩三位宰辅的想法。更确切的,应该是韩冈的想法,能另辟蹊径,想出这一招的,就只有韩冈。
议会不是这一次聚会的关键,关键的是,议政重臣绕过天子共聚一堂的意义。
若行不轨之事,首先便是要定下名分。以什么名义行事,就决定了影响力的大小。
如果只是政事堂三位宰相领头,再多一点,就是两府诸公同议,也依然无法震慑住所有人,纵使能如阴云蔽日,还是有可能被一阵狂风吹散。
但若是在京的议政重臣共举,那就像是泰山压却不见有人捧场,皱眉想了想,却不再争辩了。
“先人与晏元献公有旧,家兄昔年也承了不少人情。”李承之在静默中开口,“‘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’,如此富贵气象,闻之令人神往。但元献公之后,晏家诸子,无一可承门户,至几道,则已是‘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’。”
李承之话落,厅中更是悄无声息,这都是明摆着要维护大族。
推行议会,州县政事必然会受到干扰。但在座的有谁会反对?
家里的儿子不成气候,族中也没有什么人才,那这个家族就败落定了。
书香门第,没有一个进士出身,家门保不住多久。就是宰相之家,子弟中若缺一个进士,败落起来也就是二三十年、一两代人的事。
或许荫补出身的官员会反对——他们升不到高位——但能荫补子弟的官员却不会反对。即使是荫补出身,弄到一个举人头衔还是不难的。
能成为举人,就有资格被选为县议员,同时还有资格去选举州议员。这就有了是保守家门的实力。
而对很多富户来说,即使家中没有能考进士的读书种子,也无力去榜下捉婿,去招一个举人做女婿,也比讨好上官容易。只要多砸钱,能培养出几个秀才来,乡里也能横行了。
唯一不利的,真的就只有朝廷了。
当然,还有人担心寒门士子。
“也不必担心,行议会之政,会让寒门士子无出头之日。”韩冈不会给人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,“朝廷取士,不问阀阅,并非九品中正之制,也非孝廉之举,想要成为举人,只看读书与否。中等人家,哪个不能让子弟上学?若肯用心向学,中人之姿,也能有一个秀才。若能得名师教授,进士也有望。”他笑了一笑,“寒家便是一例。”
韩冈家世虽说是寒素,可按户等来说,也至少二等以上,否则哪里能供出一个读书人来?不过三等户以下,连耕读都做不到,不算是良家子了,根本不在考虑之中。
提议一方早有所备,提案又是好处多多,说到此处,已经没有什么人还觉得有什么的可以反对的。
但顾虑总免不了,熊本自与会后一直闭目不言,直至此时,方才开口,“敢问相公,如何让太后同意此事?”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