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章 小议和表字-《覆云乱煜》
第(2/3)页
闽行自己也想到了这一点,只是他有些拿不准,甚至还有一些隐忧,若是王妃吹了枕边风,萧煜一意孤行地启用林寒,那么意味着若是战事顺利,林寒就会借着这次战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,成为仅次于徐林的统兵大将,所以才会来请教蓝玉,求一颗定心丸。
现在蓝玉给出了肯定的答复,以闽行的城府也难掩欣喜之色。若是他能作为统兵大将领兵攻入蜀州,就算是真正坐稳了西北军第二人的位置,在大都督徐林退下来之后,他便会顺理成章地上位,成为西北军方第一人,所以他又焉能不喜?
闽行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,因为他忽然想起,在这一波变动中,蓝玉其实是最失意的人,徐林在逐步淡化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,但孙子徐琰却步入仕途,算是有得有失,陈涵、博努等人看似降级,可谁都知道,一旦开战,这处于前线的正三品的都指挥使和布政使,远比处于后方的都督、都统更为炙手可热,唯独蓝玉,不但什么也没得到之外,还被分去了权柄,最是失意。在闽行看来,萧煜可能会给蓝玉一份补偿,两人的长谈就是最好的证明,只是不知道这份补偿能否弥补蓝玉这位西北大管家损失掉的权柄?
蓝玉摆摆手,笑道:“起起落落才是常态,要不怎么叫宦海沉浮?”
闽行哈哈一笑,也不再说话了。
既然蓝玉自己看得开,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了。
萧煜虽然自立,但终究没有扯起大旗当皇帝,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六部九卿,内阁外廷。地方上还好,经过萧煜的新政之后,大体确立了三司并立的构架,但作为中枢的中都,文官体系很是复杂。按照大郑初时官制,亲王王府下设王相府、王傅府和参军府,置左、右相各一人,均正二品,另有武相,位在文相之上,可谓是位高权重。不过在削藩之后,诸王全部定居东都,非有圣旨不可出京百里,诸王再不复当年镇守一方的赫赫权势,王相府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,故而撤王相府,升长史司为正五品,置左、右长史各一人,典簿一人。而萧煜在自立之后,按照郑制,重设王相府,以大都督府替代了参军府的位置,蓝玉的官职也由先前不伦不类的军师中郎将变为王相府左相,特加一品衔,这次萧瑾分权,便是担任一直空悬的右相之职,正二品衔。
两人又是闲谈一会儿,返回温体斋,此时晚膳已经送到了,很简单却很取巧,每人都是四道菜,一道素菜,一盘蒸饺,一只烤羊羔腿,还有一碗八宝老鸭汤,只有博努和徐琰那边特别做了草原的奶饼和冰糖燕窝,算是照顾老弱。好在大多都是武人,又在西北这片苦寒地上生活久了,也不怎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一套,众人很快就用完晚膳,准备将今天这场一点也不小的“小议”彻底结束。
先前已经大致定下进军蜀州的兵马,但是在粮草方面却爆发了巨大的争执,归根结底的原因,只有两个字,没钱。幸而当下的西北是武人当政,还没有主和派,只是争执粮饷的问题,却没有人反对出兵,若是换成文人势大,恐怕就会从根子上反对这次用兵。而萧煜的意思也很明确,正是因为西北没钱,甚至财政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,所以才要发动这场战争,既可以对外转移内部矛盾,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战争财富来挽救西北岌岌可危的财政。
萧煜最后决定,一切为兵事让路,在必要的时候,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,以此来补充军饷和粮草。众人也没有再多说什么,都是带兵多年的人了,自然知道在缺粮少饷的时候该怎么用一些“必要”手段,那句“匪过如梳,兵过如篦,官过如剃”又岂是妄言?
“此事间不容发,望诸君尽心尽责,早日以手中青锋,为本王犁得沃土万里,此言与诸君共勉。”
亥时时分,萧煜终于结束了这场漫长的“小议”,不过想起大郑内阁那堪比筛子的保密制度,通常是上午举行阁议,阁议的结果在下午就传遍了大半个东都城,所以在最后萧煜还特别强调了保密问题,下令若是有人泄密,则按通敌之罪论处。
对于萧煜的警告,众人还是都放进了心里,毕竟萧煜执政以来的手腕,可与仁慈半点也不沾边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