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出发(二)-《家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燕绥在信中,将他过去一年在所辖几个城镇治水的经历,以及到底为了什么落到如此地步的缘由都说明了。

    原来,燕绥去岁刚一到达开封府,便与黄河沿岸几个城镇的官员打好了关系。

    世人都瞧不起商人,可谁又看不上真金白银?除了少部分人,例如表面是燕绥好友,实际背地里与天子合伙阴了他的沈莫。大多数人都肯收他的好处。

    他原本计划,使了银子,去岁收上来的税粮和税银至少会到手中一部分,加上他原有的,足可以支撑去岁的工程。

    然而,那些官员,收了他的好处,却没有办实事!

    到了真正涉及到利益时,他们一毛不拔,将所有税收照旧如往年一般层层扒皮。

    燕绥不忿,去找那些人理论,可人家却说:

    “往年的税收就是如此,难道没见册子上写的都是五两银么?”

    还找了一箩筐的借口,什么曾经与本地商户借了很多银子,要用这笔银子归还。

    更有皮厚的,还拉着燕绥的手说:“往后的花用,还要多依仗仁义伯。仁义伯真是太仁义了!天子果真知人善用!”

    这些官员就像一个个水蛭,不将百姓的血吸光了不算完,将税收税粮中饱私囊,然后账目上按照往年胡乱誊抄应付上头,反正什么错误都可以往黄河泛滥上推。

    燕绥早知道其中的猫腻,才会主动出面承担这些地区的治水事宜,换来了这些地区的税收作为回报。

    然而他的算盘落空了。

    去年的税收他只拿到五两银子,手下却雇佣了十万劳力在黄河沿岸修建堤坝,疏通河道。

    养活这十万劳力,总要发工钱。

    这些银子,都是从燕绥的腰包里出。

    更甚者,因为黄河沿岸的几个乡镇人口密集,就连当地的物价都被一些黑心的商人哄抬了两三倍,燕绥给的工钱若少了,那些劳力连自己都养不活,他就只能随着物价涨工钱。

    所以,偌大一个富豪,到最后才会被掏空,“穷的”只剩下三十万两白银,还要写信跟朱攸宁求救。

    朱攸宁将那封回信仔细看了三四遍,将其中的地名,以及当地的商户做法和物价都记在心里,这才将信纸收起,提笔回信,告诉燕绥自己一行人路途上的一些见闻。

    马车在宿州停留一天。

    朱攸宁照旧换上男装,带着一行人在集市上逛,她毕竟是个生意人,有机会在外考察,增长见识,她是一定会把握住的。

    集市上走了一圈,众人停步在一家布匹铺子门前。

    那布匹铺子正对街上放了木质柜台,油漆都已经斑驳了,上头摆放着各色的布匹,掌柜坐在柜台后,正招呼生意。

    这都不稀奇。

    稀奇的是,那些布,不管什么花色,不管贵贱,不管多少,所有的标价都是一贯宝钞。

    要知道,在金银铜钱不允许流通,只许宝钞交易之后,宝钞就越来越不值钱了。到后来,生意人宁可以物易物也不愿意用宝钞的。

    “这就奇怪了。”朱攸宁好奇的带着人继续逛,结果发现不只这一家铺子,几乎所有的生意,不论卖的是什么,都是明码标价,一贯宝钞。

    这一贯宝钞买不买得到一个驴肉馅儿饼啊?

    “蔡大掌柜,去打听打听怎么回事。”朱攸宁拢着暖袖,好奇的眼睛晶亮。

    蔡远杰立即点头,带着人去“买东西”了。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